传统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观摩,单方向的信息传递将学习变成了一个被动式的过程。如何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教科书的知识,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也是老师们不断关怀的问题。近些年来,虚拟现实的发展有望打破时空限制,衍生出丰富多元的教育应用,协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 9月26日,全国首场成都、青岛、北京、上海四地七校 5G+MR 全息物理名师公开课圆满举行。本次公开课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虚拟现实研究中心作为指导方,影创科技、中国移动等公司紧密合作。成都教科院附中、青岛萃英中学、上海格致中学、北京第十八中学四地名校名师,基于影创科技打造的 K12 领域 "5G+MR" 教室,将传统的高中物理电磁学课程以全息课堂的方式展现在四地学生们的面前。 第一视角、全息体验,在互动中学习更有趣 戴上MR眼镜,地球便展现在学生眼前,在地球周围,地磁场在地球周围运动。众所周知,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通过画图的方式展现,用虚线来替代磁场。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物理课学生们可以通过影创科技的MR眼镜真切地体验到磁场的运动轨迹。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虚拟现实研究中心项目主管白玉凤老师表示:“用MR技术将抽象且在现实中难以还原的实验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交互式的设计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处理教学中真正的问题。” 作为技术支持方,影创科技的MR Studio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愈加直观的讲解方式,教师以第一视角直观传达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提升,学生也可以通过第一视角,能愈加清晰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在老师讲解“安培定则”的时候,学生们可以通过MR眼镜中呈现的通电螺线管远程教育,真切地“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让学生能够轻易地找到通电螺线管的N极。“借助MR眼镜可以将单调的物理知识和概念展现在眼前,使得以前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北京第十八中学学生在接受采访时分享道。 据了解,影创科技基于MR Studio打造了本地空间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够让处于同一教室的学生和教授可以做到以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全息内容。学生可以将问题直接反馈给老师,直观高效。这样的教育方式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变成双向互动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间的协作和求知能力。 影创科技引见到全息教室,MR Studio是影创基于混合现实打造的多终端协作平台,在MR Studio中不只能将数字内容可视化,直接呈现或叠加在现实世界,而且支持在MR智能眼镜、智能手机和电脑等多终端同步内容和交互,实现实时跨平台协作。 5G+MR打破场地限制,教育信息化成教育资源均衡化的破局点 基于MR Studio的互动教学的方式不只仅应用在本地端,还可以应用在远程互动教学。本次四地5G+MR全息物理公开课能够实现多地、多人学习,便是基于影创MR Studio的这一软件支撑。 影创科技基于MR Studio打造的远程空间学习,可以协助教师和学生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教师可以在任何环境下教学汽车教学,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知识。据了解,本次物理公开课的内容实时同步至四川甘孜、阿坝、凉山州三所中学。 今年6月5G正式商用,也加快了异地多人教学模式的发展进程。5G的大带宽、低时延等特质量够支撑MR对于网络带宽以及时延的要求,使得5G+MR异地课堂不再是噱头。今年6月,由影创科技提供技术支持的全国首个5G+MR教室在上海徐汇中学落成,并通过5G和MR混合现实教学系统,顺利与远在云南的红河州云阳中学实现异地双向同步教学。 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匮乏。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确定了“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的基本原则。 |